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迷你Croissant - Mini One

相距上一篇食評,已有一個月之久。別人不媽叉我,我也開始不好意思令這個飲食Blog荒蕪下去。是時候修葺一下雜草。


就分享一下前陣子想分享的小食吧。

自從成為二字頭的新力軍後,對飲食好像漸漸變得講究,也許自知quota有限,戰鬥力和新陳代謝下降,不能像小時候般自助餐食五、六碟都面不改容。也好的,「細食」除了可以keep住長期瘦一點外,也可以蓄起更多彈藥,花在值得花的食物之上。

麵包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我的主食,而且越來越喜愛。不但去旅行也會特地去搜尋有名的麵包西餅店,現在發展到在吃自助餐時,連麵包都不放過!當然,quota只發給五星級酒店親手造的麵包。

現在想分享的,是開在銅鑼灣Sogo Basement的Mini One

其實這家小店已開了大約兩個月有多。它其實是日本著名麵包店DonQ的姊妹店,只不過Mini One只生產小型牛角包,並且強調用上的材料都來自日本,每天即場新鮮製造。牛角包被打造成為小吃?有趣有趣。

親口嚐第一次時是十一月頭Sogo感恩節的第一天。那時正值是小店新開張不遠的日子。本可以走去最前線,在Open Rice發表一下「偉論」,只不過拖下拖下又不了了之。

記得剛剛開張,也許不具甚麼知名度,所以人流不多。


不過正值感恩節,所以在那時買有9折優惠。

現場所見,甚至直到現在,店方都在賣4款小吃:3款口味的小型牛角包小型黑芝麻麻糬


牛角包的3款口味包括原味、朱古力味和辣味。豐儉由人,皆因牛角包係斷gram計。朱古力味牛角包最貴,$15/100 gram,然後是辣味的,$13/100 gram

可能是新開張的關係,在場所見,在玻璃櫃上,放了數個白色紙袋,內裡裝著的是不同口味的牛角包;旁邊又放了個牌,寫著「歡迎試食」。

我老早就想買幾個試食,當然見到這個牌就不客氣啦!先問阿姐試食辣味牛角包。阿姐也好爽快的拿了個夾子,從紙袋裡夾了一小份給我試。還真令人吃驚,令人吃驚的是試食份量之慷慨-試食的份量竟然是小型牛角包的一半!

辣味牛角包有很有趣的味道-先嚐到的是掃在牛角包上的甜蛋漿,不久辣味就從舌底浮上來。這種辣應該是辣椒油的辣勁,挺有勁而且勁度一致。


之後我又問阿姐可否試試黑芝麻麻糬。這個味道比較淡,但每一口都吃到足料的芝麻,麻糬質地很軟,內裡很黏,但黏得來又不算很黏牙齒。

熱情的阿姐又問,要吃朱古力味嗎?當然好!二話不說放進口嚐嚐-喔,果真朱古力滿溢,吃到中心還有朱古力醬,是朱古力心太軟的變奏嗎?當然啦,這朱古力醬質地比較濃,沒有流出來的效果。不過我自己是覺得整體味道很甜,有點飽滯呢...至於原味版,我也有試,不過是放在最後。味道同樣是甜甜的,但不算酥脆,內裡還有點濕。


試完4款小吃後,最終決定買了兩個朱古力味和兩個原味的回家。才不過十數元。


店鋪的樣子是我付錢後補拍的。起初走近玻璃櫃有點戰戰兢兢,又有點鬼祟,深怕阿姐一聲吆喝,不准我拍攝;但結果呢,阿姐見我拿起手機拍照後,竟然問,「你要放上Facebook和朋友分享嗎?」哇,果然Facebook威力無遠弗界。接著她又問我,要多吃幾件嗎?有趣有趣!當然盛情難卻 (事實是貪心非常!)

回家後把牛角包放進焗爐細心品嚐。


牛油香依然四溢令人垂涎欲滴,而樣子都誘人,面表掃上的蛋漿在發亮,相信應該幾足料。


不過咬一下,酥皮同樣是鬆脆,甜甜的;但發覺內裡原來挺濕。層次不分明,沒有回彈,幾乎沒有分明的氣孔,所以咬一口就塌了,變得死翹翹!難道就「金玉其外」嗎?原味已是這樣,朱古力味的內藏朱古力醬,你就不要期待情況會有逆轉。

不過作為一款行街想過口癮的小食,又不失為一個新穎的選擇!


Mini One
銅鑼灣軒尼詩道555號崇光百貨地庫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蛋餅勾起的回憶 - 吃什麼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已有一段日子沒剪過頭髮。今天終於頂唔順,下午時出外到光顧了好幾年的理髮店。

其實路程挺遠的:要先在般咸道走大約十分鐘,然後沿著興漢道落水街到第三街。沿途我留意到在水街一系列古舊小食店之中,有一家的門面特別醒神過人。我就知道這家小食店的新開張的。


這家店鋪叫「吃什麼」,是一家主打賣台式小吃的小店。那是一個開放式的廚房,廚房儀器用料一概一目了然;店外亦沒有標奇立異的招牌和鮮艷奪目的餐牌供參考。相信這也是一家穩紮穩打的小店,不像是香港人經營的-不是嗎?連店的名子也叫「吃什麼」,不就是超忙的阿姐在忙著準備別人的食物同時,豪邁地招呼你所說的話嗎?有趣有趣。又不過明顯地,這家小店就是做街坊和學生的生意。

特地走近小店看看貼在玻璃窗上手寫的餐牌。我猜想,主打食物應該是蛋餅,有各式口味,價錢由$12 - $17不等。除了有原味外,還有玉米、火腿和培根等。除此以外,店家還賣台式酥炸雞排 ($20),珍珠奶茶、南瓜西米布丁和三文治等等。

吸引我想光顧的,只有蛋餅。我頓時憶起上年暑假二訪台北時阿姨先後帶我到永和豆漿麥味登食早餐時叫的蛋餅。事隔才不過兩年,但我卻忽地懷念起那種味道。

其實我想來食個芝士味的蛋餅。先特地用廣東話問了阿姐,「原味」是否包含了「起司」。結果阿姐用國語回答我,原味是沒有「Cheese」的,就只有蛋和蔥。好了,就試個原味蛋餅 ($12)!


好快阿姐就從膠袋拿了一塊白色的麵皮放在平底的煎爐上。然後就擱置在爐上讓它慢慢煎好。此時又去忙別的。


但阿姐又沒有忘記它的存在,過了數分鐘後又用剷子翻了一下,煎另外一邊。兩邊都煎好後,就下點食油在爐上,即場開了數隻雞蛋 (忘了看是多少隻...) 做煎蛋的部分。當然,為了賣相美觀,阿姐用剷把數隻蛋混合成炒蛋後,亦不忘把成品壓成長方形,形狀與麵皮相約,方便煎好後疊在一起後捲起。

蛋餅是即叫即製的,但全程才等了不過五分鐘。在我等待的時候,有個小學生叫了個玉米蛋餅 ($15)。雖然我見到阿姐從一個粟米罐頭拿了一把粟米粒撒在蛋餅上,但我相信粟米粒是取自原條粟米的,因為我見到阿姐後來拿了兩節半條粟米出來,應該是準備切粟米粒啦。阿姐又親切地問那小學生要不要吃南瓜西米,說是剛剛焗好的。雖然那男孩說不要,但阿姐還是說給他的媽媽吃,還用膠袋包起了...

當我的煎蛋煎好後,見到阿姐在上撒了一把蔥,又下了一些醬油。最後就熟練地捲好,先用白紙袋捲好,然後用啡色紙袋裝住,最後還用個白色背心膠袋裝住再遞給我。說謝謝時,我忍不住問阿姐「你是台灣來的嗎?」阿姐笑著回答我「是啊」,又問我「幹甚麼」。我只是笑而不答說「沒啊,問是隨便問一下」。好像有點rude,但我只想確認我吃到的是台灣口味的蛋餅。

服務雖好,但決定再不再光顧的是食物本身。


蛋餅拿上手,雖隔住三重物料,但還是感覺到它是微暖的。賣相很對辦,份量也很大。微脆的麵皮令人增加食慾,不過可以看到的是,阿姐落油好像重手了一點。香氣也不比賣相輸蝕,那蛋香立刻想令人大大的咬一口蛋餅。


麵皮其實算是挺薄的,不過我認為是有點韌;煎蛋部分很美味,厚厚的又有蛋香味,雖然蛋可以煎得更滑。畫龍點晴的卻是那甜甜的醬汁,下得不吝嗇,把麵皮和煎蛋的味道拉在一起,令人吃每一口都很滿足。


美中不足的是,香蔥似乎發揮不到它的功用,未能為蛋餅加添令一個層次的香氣和口感。不知道是下得太少的關係,還是用的不是台灣三星蔥?還有,煎麵皮時阿姐似乎真的有點重手,因為吃罷,花生油的味道在口腔也停留了一會兒...

但總體來說,味道是令我滿意的。在街頭站了五分鐘許才完成了這個小食,$12來說是值得的。

不過我還是想這家小店添加芝士口味的蛋餅,而最重點的又是,加一個小角落,多製一罐自家製的微辣豉油,讓客人隨意澆在已切好成幾份的蛋餅上,而豉油一定要有香氣四溢的香蔥。

隨文貼上兩年前在台北吃的蛋餅。


某個早上永和豆漿的蛋餅。惹味的辣醬和有超大粒的香蔥豉油。


臨別台北在連鎖快餐店麥味登吃到的芝士蛋餅。那濃濃的甜醬油令我更加記得蛋餅是甚麼味道...

又好想再到台北玩了...

吃什麼
西環西營盤第三街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啟蒙之旅 - 龍景軒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這注定是難忘的一天-人生第一次在米芝蓮三星級的餐廳用餐!也是託阿媽的鴻福才有這個機會到龍景軒吃個午餐。所以我早在一個月前已超級期待今天的到來。

不過整個過程有點趕頭趕尾-因為12點半有個Mid-term Exam,所以就以「九秒九」的光速做完試卷,第一個離開試場;食完飯又要回學校上Tutorial。


到達龍景軒時,已大約是下午1:45了。見到家人坐在窗旁的桌子對我揮手。尚記得訂座時女侍應說窗旁桌子已被搶先預留,也好最後還安排到坐在窗旁。那天天氣不錯,和煦的陽光照進來,令周邊的景致都賞心悅目起來。外面景色一望無際,唯獨也看到正在填海的工程地盤,有點煞風景。

家人已點了一些點心,先行開波吃起來。剛坐下來,他們就叫我點些想吃的東西。打開點心牌,其實每樣點心都想試,真的不知怎選擇。點心多以三件為一籠,也有較矜貴的,如龍太子蒸餃和鮑魚雞粒酥。看完餐牌後,叫了幾味後,就到我開波喇!

他們點了馬拉盞炒蘿蔔糕、蜜汁燒鱔和豉油王腸粉,還有雪山叉燒包和蝦餃。後兩樣都被幹掉了,但聽說蝦餃只是普通而已,但雪山叉燒包呢?聽聞一定一試難忘喎!好啦,在等待雪山叉燒包時,就先吃剩下的前三樣吧。

茶方面,阿姨點了菊花茶。很香淳,菊花味亦很濃。茶壺有個爐熱著,很貼心。


先嚐的是的是馬拉盞蘿蔔糕 (上圖的是未被幹前的樣子!)


大概能猜想,馬拉盞和蘿蔔糕的份量各佔一半。真好,那麼每吃一口都不會只有蘿蔔糕。蘿蔔糕的顏色和樣子都對辦-蘿蔔糕大小一致,沒有鬆鬆散散,而且每一粒都完好的沾上了老抽的顏色。嗅一下,惹味非常。吃一小口,雖然沒有口口蘿蔔絲,但亦充滿蘿蔔香。老抽和馬拉盞的味道亦沒有喧賓奪主。難得的是蘿蔔糕軟綿而不散,和馬拉盞、蝦米和蔥一同吃,真的不錯。


然後就到豉油王腸粉。條條偏闊而扁的腸粉都沾上深淺一致的老抽,而配料一樣毫不吝嗇,白芝麻、芽菜、蔥和蛋花為賣相錦上添花,令人食慾頓增。可能腸粉都是又扁又闊,而不是像傳統般的捲起來,吃下去感覺更幼滑。腸粉煙韌又有米香,水準之作!


經典的蜜汁燒鱔。做法也沒有特別之處,不過用料不馬虎:鱔肉軟腍 (亦非走彈牙路線),澆上的蜜汁濃稠剛好,甘香怡人。不過到我吃的時候,這味應該已放在檯上十數分鐘,所以吃時已不夠熱,而鱔肉特厚,所以整體口感怪怪,可惜。我亦略嫌燒鱔皮焦脆不足。


順帶一貼的是蝦餃。家人說普通而已,所以我們也沒有encore。


不久Round 2叫的點心便來了。首先是逐件計的小籠包。當女侍應端上桌子的時候,不禁在心中「哇」了一聲,因為賣相真的很精美!


來個很禪的特寫...

每個小籠包都像坐著一個鞦韆架上,高貴感大大提升。其實這個設計也挺細心,可讓每位客人先用手把小籠包從桌子中央的蒸籠上拿到自己的碟前,減少運送途中包皮爆破湯汁亂竄這尷尬場面之發生。

膽戰心驚地用筷子夾住小籠包的頂端,試圖把小籠包夾離竹架。輕輕掀起之時,除了發覺頂部沒有為了食家易夾一點而造得特別硬之外,還發覺底部竟然有塊很薄的花形紅蘿蔔片墊住。我猜想其用意是,防止在蒸小籠包的過程中,包皮黏著竹架,然後客人在享用小籠包的時候發生令人沮喪的一刻。

先享用小籠皮的湯汁吧。用口把小籠包皮的一小角咬穿,發現小籠包皮造得很薄,亦具韌性;湯汁則雖熱但不燙口,味道清澈,油份不多但非常鮮甜,每一口盡是精華。阿姨說,湯汁味道比鼎泰豐的還要鮮甜呢。而湯汁份量都比鼎泰豐的多。啜完湯汁後,就品嚐內裡的豬肉。豬肉份量不多,但肥瘦參半,非常適中,幾乎入口即溶。


緊接下來的便是雪山叉燒包

這款點心,是添好運的成名作,但追源索流,開山祖其實是龍景軒。我曾吃過添好運的雪山叉燒包,覺得是不錯的-印象就僅是「不錯」而已,還不及在龍景軒吃的那種「震撼」。

這道雪山叉燒包,雖然外表平凡,但侍應端上時,一室滿是牛油香;咬一口,更滿載驚喜-熱辣辣之餘,口感更是輕得非常的一致。包表面非常鬆化,那用大量的牛油和砂糖混合成的脆皮幾乎由頭包到落尾;而包的底部有被煎過的香脆,最重要是叉燒包的皮造得很薄又有回彈性。再加上內裡那味道不霸道、濃稠適中的叉燒醬汁,享受被推至極致!


叉燒選料比添好運的更好。這裡的叉燒很腍軟,肥膏就只有一小粒,剛在叉燒的邊緣位置。從來我吃包點就只吃一件,今天亦破例吃了兩個!


又緊接下來的是原粒鮑魚雞酥。是另一款逐件計的名物。侍應特地遞上刀和叉。

樣子很吸引-發亮的芡汁包著數顆圓渾彈牙的鮑魚,以及那樣子很鬆脆的曲奇皮,都令我恨不得立刻不用刀叉,而直接用手,像拿起蛋撻一樣,大快朵頤地咬一口。


那曲奇皮就如想像中一般香脆,但一切下去就盡碎了,其後亦很難用叉叉住來食。叉大概是用來享用那迷你的式的二十八頭鮑魚。鮑魚很鮮味,亦很軟腍。但很奇怪,我竟然對雞粒完全沒有印象。整體用料很有水準,但組合起來我又覺得味道平平而已,留下的印象不深。


然後是龍太子蒸餃。同樣是逐件計的名物。

真的很喜歡它的賣相,用個迷你蒸籠特意盛著這個餃,以突顯它的高貴。賣相別出心裁,用料亦高貴。龍太子,顧名思意,用料就用上龍蝦肉和帶子。蒸餃用菠菜皮包著,很有特色。然而味道卻一般,我覺得整個餃欠缺層次感。用料雖上乘,但我卻有「大魚大肉」的感覺。菠菜餃皮雖然薄,但卻很黏底,奇奇怪怪的。


然後又有這個鵝肝鍋貼。鵝肝和鍋貼同是我喜歡吃的食物,但當我看餐牌時聯想到的卻是「飽滯」。不過還是點了這個大玩fusion的菜式。


如上圖所見,龍景軒一貫皮薄餡靚的宗旨做點心。抵讚的是內裡的鵝肝一點兒都沒有偷工減料。不過這個組合真的有點肥膩...


美食在前,這個春卷差點被遺忘。忘記了春卷的名字,但如圖所見,餡料有鮮蝦和菠菜。一碟有三條,廚房預先分成六件端上來。Presentation亦見心思,斜切口的那一面是對著外面的。春卷皮炸得超脆,是我吃過之中最脆的。我手痕,加了些少放在桌上沒有被用過的豆瓣醬在春卷餡一同吃。結果呢,我還是覺得食物本身已有一定的鮮味,豆瓣醬味道實在太霸道,把所有鮮味都洗刷掉。

所以這也是我的宗旨,但凡點上附上的醬料前,一定會試清楚食物的真味。

食得七七八八,又到甜品時間。看了餐牌數遍也拿不定主意,就問了男侍應有甚麼推介,結果拍板叫了兩款甜點。


第一款甜點是琥珀核桃酥。賣相精美得令人不忍心吃掉它。


那一個個小孔令人更覺點心精美之處。我們在猜想,師傅們要用幾多時間去為核桃酥刺孔?



輕輕用匙分開一半,一窺全貌。


這個酥吃落去微熱,酥皮和合桃同樣香脆。酥皮依舊牛油香十足和香脆,一咬即散;琥珀核桃的甜沒有很黏牙很霸道,濕度與酥皮剛剛好,是個和諧又可愛的組合,令人捨不得吃下去。


我們又點了紅棗桂花糕,以清香優雅的甜品作為最後一道甜品最好不過。


不過不久才發現,贈送的甜品中,又包括了這道甜點。如果侍應在我們叫的時候有作提醒便是更好了。

紅棗桂花糕一如所料清新怡人,香氣十足,紅棗更是吃過的糕點中最大粒的。至於核桃曲奇呢?很明顯是濫竽充數,不是新鮮焗出來。拿回家品嚐,怎料卻散晒...


外帶用的紙袋亦不馬虎!


整體來說,這頓午飯絕對是愉快又難忘,物有所值。這是我第一次嚐到米芝蓮三星級的水準,讓我見識到何謂「精緻」和「用心」,亦令我堅決要搵同慳更多錢去摘星。侍應的服務尚算殷勤,我後面坐著一個穿著商務套裝的外籍女子。她果然識嘆,特地選了對向海境的位子坐,點了商務套餐,在侍應細心地指導她用筷子之下,偷一個午飯的時間,去享受佳餚。


我一定會再來的。